帶著掏空的心,走進日式酒吧 Bar Turning Point,我想找的不是買醉良方,而是安安靜靜喝一杯,讓冰涼酒精帶我潛入藏著私密感受的心之海洋,觸摸我空蕩蕩的靈魂,也許只有在與自己對飲的沉默時刻,才能找回最動人的旋律,融化即將觸礁的冰山。
未滿18歲者,禁止飲酒。 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。
Bar Turning Point 位於中山北路二段巷弄內,距離捷運雙連站最近,步行約7分鐘,若從捷運中山站也只要走10分鐘,由於靠近條通商圈,週邊餐廳林立,是晚餐後喝一杯的好選擇。(大力推薦附近的美味法菜 BeApe 法國傳統餐酒館)
酒吧外觀屬於大樓的統一店面設計,加上不知是否刻意走神秘路線,從2017年開幕至今,招牌仍是空白一片,以大隱隱於市的姿態,默默等待知音人到來。
相較於時下的潮流系酒吧,靠近條通的 Bar Turning Point 確實沒有外在吸引力,但他的內涵絕對值得你一探究竟。
對了,門口懸掛著遊戲規則,去過日式酒吧的朋友都知道,他們一向規則明確,無論在東京還是在台北。
重點是這裡沒有酒單,沒有電話也不接受預約,低消則因人數而有所區別,基本上人愈多金額就愈高,我想一方面應該是為了顧全其他客戶的權益吧!?而且裡面座位也不多,10個基本上算是包場了。
酒吧空間不大,主要是圍繞著吧台,圍繞著店主昆昌宏先生(Masahiro Kon),他來自東京,曾管理日本多間酒吧,來到台北後才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酒吧,是否正是他人生的 Turning Point?
正是這種低調特質,讓我覺得 Bar Turning Point 比起其他酒吧更適合隻身前往,享受孤獨。
這讓我想到一位已故日本調酒師曾跟我說過,在東京,很多喝酒的人是寂寞的,尤其是那些離鄉背井孤身在陌生城市裡打拼的遊子,下班後不想回到空蕩蕩的家,就先到酒吧喝一杯,與 bartender 訴衷腸,喝下的或許不是酒而是寂寞與思念。
除了為數不多的吧台座位,角落還有個雙人座位,舒適度應該不差,但總覺得有點邊緣,畢竟,在簡約的酒吧空間中,還是吧台最有感覺。
前面說到 Bar Turning Point 沒有酒單,因此在點酒的時候,女助手先詢問我們喜好,也說可以直接點經典,由於不知何時養成在日式酒吧點新鮮水果調酒的習慣,我們先詢問當天的水果,然後請老闆直接幫我們製作,最後以二種不同方式製的 Martini 做結。(非常精彩)
於是,我和老妹一邊與朋友聊天,一邊看著調酒師以優雅俐落手法,快速調製出一杯杯兼具水準與風味的雞尾酒,
PS:Bar Turning Point 有供應下酒小點但無菜單,這次我們都是吃飽才去,所以沒有點吃的,BUT 臘腸拼盤和手作甜點似乎非常吸引人。
原來以為一次點四杯會需要些時間,沒想到老闆超有效率,很快我們的調酒都陸續上桌。
對了,如果不想喝調酒,Bar Turning Point 有紅白酒與許多威士忌,可選擇純飲。
柳橙特調 400元 ★★★★ (最多五粒)
通常以新鮮水果製作的調酒味道都不會太過複雜,最重要在於酒感與水果之間的平衡,這杯柳橙就是基本代表。
君度橙酒是調酒必備的香甜酒,由100%純天然苦、甜橙皮所提煉釀製,既有著迷人柑橘香氣與濃烈甜度,也有著高達40%的酒精濃度,搭配新鮮柳橙,乍聽是保守的組合,卻能表現出服裝上同色系不同材質搭配的精彩。
第一口並不驚豔,仔細感受後卻愈喝愈上癮,似是被層層的柑橘滋味給牽引,風乾柑橘皮、柳橙果肉、柳橙皮帶我們回憶起那年夏日的青澀與甜美。
草莓特調 400元 ★★★☆
作為基酒的 Canadian Club 裸麥調和威士忌很特別,來自加拿大,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威士忌品牌,1858即是創立年份,由於19世紀末出品的威士忌在美國、加拿大俱樂部收到歡迎,而後得名加拿大會所威士忌。
以我的驚豔,通常喝到的草莓調酒都是以白色透明烈酒(如伏特加)做基底,這款威士忌的風味較為柔和淡雅,和帶有濃郁果味的草莓剛好互補,在狂放的酸甜之中透著內斂酒香,尤其受老妹喜愛,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草莓攪碎後帶有果凍般的口感。
木瓜特調 400元 ★★★★
這似乎是我第一次喝到木瓜製作的水果調酒,但絲毫沒有想像中違和~變成液體的木瓜,體現柔情似水的一面,入口有果粒滑過,卻一抿就化在口中,征服強烈的酒氣,與蘭姆酒相擁入喉,也許相見恨晚,卻能一同成為永恆,是一杯讓我聯想到愛情的浪漫調酒,但別誤會,它可不是妹酒喔!
蘋果特調 400元 ★★★★
這是我當天最喜歡的一杯,基酒是 STOLICHNAYA 紅牌伏特加,俄羅斯是最暢銷的正宗伏特加,介紹是說因為原料好,以及經過多重蒸餾與過濾的程序,口感比許多伏特加都更為順口,至少我自己是覺得比知名度很高的那個品牌好喝點,尤其是他們家的一些特殊口味(推辣椒 and 鹹焦糖),有機會可以買來試試看。
好像離題太遠,總之~與澄澈的伏特加搭配,質感輕盈飛揚,在蘋果的多汁鮮甜之中,延伸出純淨的芬芳底蘊,乍喝感覺風味單一,實則完美揉合,意外地深得姊心。
來到一間正宗的日式酒吧怎麼能不喝經典調酒?尤其是家喻戶曉的 Martini,這杯酒可不能隨便點,酒譜單純卻不是每位調酒師都能輕鬆駕馭,如同筆劃愈少的字愈難寫得美,組成簡單,結構就愈難掌握,想要完整展現經典風味更如同在鋼索上行走。
然而,透過水果調酒見識過調酒師的功力,以及熟客朋友的推薦,Martini 就這樣被召喚出來,並且在店主的介紹下,嘗試了『搖蕩』和『攪拌』二種不同的作法。
Martini(SHAKE 版) 400元 ★★★★
馬丁尼的組成只有琴酒、不甜香艾酒、柑橘苦精,比例因調酒師而異,我們首先嘗試龐德喜愛的 SHAKE 法(不要在意他點的是 Vesper),雖然『007 皇家夜總會』這部電影出來後,很多調酒師都不以為然,覺得馬丁尼搖屁搖,那會加速冰塊溶解,即使酒液因快速降溫變得更為順口,卻有過度稀釋的風險~
不過依照店主的經驗與技巧,對溫度、冰塊、調酒器、選酒以及時間的掌握,仍能調出一杯不凡的 Martini,當天我們喝的這杯風味確實與經典的 STIR 的版本很不一樣,SHAKE 的酒感是集中、內斂、收縮的,甚至柔化了馬丁尼的那份辛辣,若是初體驗又不想太快進入大人的世界,可以選擇這個版本。
Martini(STIR 版) 400元 ★★★★☆
這二杯馬丁尼都是以英人琴酒與 Carpano Bianco 香艾酒的組合調製,後者帶中等甜度,但不搶戲,在店主的精準掌握之中,調製出一杯極為出色的經典 Martini。
照片中有二杯是 STIR 版本,入口有 SHAKE 版的均衡卻沒有因搖蕩而產生的氣泡,口感更為細膩絲滑,酒感外放、風味具有張力,刺辣感雖較為明顯,但也帶來甘甜尾韻,在起伏之中散發誘人魅力,是一杯有靈魂的馬丁尼,酒鬼必點!
Margarita 400元 ★★★★
瑪格麗特是某位女孩的酒吧必點,想當然調酒師沒讓她失望,但我的心還留在 Martini,所以忘了細節,只記得這杯是好喝的,原諒姊吧!
總結:
與其縱容自己處於一種淡然無謂的狀態,不如嘗試任何突破的可能,比如在 Bar Turning Point 喝上幾杯好酒,讓沈澱的思緒得到啟發,讓孱弱不堪的意志得以療癒,似乎又能激起陣陣漣漪,雖然不知道這份能量可以持續多久,但至少我知道,可以在哪裡找到解藥。
餐廳訊息
ADD: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77巷8-7號
TEL:N/A
TIME:19:00-01:30(週三店休)